
在當今的互聯網應用中,業務流量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。
例如,電商平臺在 “618”“雙 11” 等促銷活動期間,訪問量會呈爆發式增長,可能是平時的十倍甚至百倍,導致系統無法承載如此高負載而崩潰。這就要求底層數據庫具備“彈性”機制,能根據流量情況自動伸縮資源,以應對業務需求的動態變化。
而彈性正是云原生架構的核心特性。作為火山引擎推出的一款云原生數據倉庫,ByteHouse一方面具備高性能特性,能支持用戶實時數據分析和海量數據離線分析能力;另一方面,基于彈性伸縮能力,用戶只需基于時間、資源負載等條件就能進行擴容、縮容配置,減輕手動管理的負擔,提升資源利用率,進一步節省成本。
在傳統的基礎設施架構中,企業通常需要為峰值負載配置足夠的資源,導致在大部分時間里,資源處于閑置狀態,造成了極大的浪費。而ByteHouse云原生彈性能力允許企業根據實際需求動態調整資源,只在需要的時候分配資源,實現隨開隨用,不使用時自動暫停,暫停期間不收取任何計算層費用,從而降低了成本。
除此之外,ByteHouse云原生彈性還可以確保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。當應用負載較低時,系統可以自動回收多余的資源,并分配給其他需要的應用或服務。
那么,ByteHouse是如何實現云原生彈性能力?
在存儲層面, ByteHouse采用 Serverless 架構,具有低成本、無限擴展的能力。在計算層面,ByteHouse則基于PaaS 模式,通過容器化實現無狀態或弱狀態,將整個計算組包裝成租戶和應用呈現給用戶,保證租戶之間不會發生資源征用沖突或性能劣化,讓計算資源在秒級內實現彈性拉起和彈性擴縮容。
正是由于采用計算資源采用PaaS 方式,ByteHouse能讓用戶有效避免不規范 SQL 造成的過多資源消耗,且計價模式采用資源用量(CPU)方式,確保用戶對賬單可預期。
ByteHouse彈性伸縮的能力也廣泛應用廣告營銷、游戲、金融等場景中。以中國某知名游戲廠商為例,該廠商基于ByteHouse構建了一體化實時數倉平臺,具備實時數據接入、實時 ETL 數據加工、實時維表關聯和實時數據服務等能力,不僅能支持20萬+QPS高并發點查,性能提高2倍以上,在資源用量上,比之前架構減少了30%成本。
現如今,降本增效一直是企業重點關注的話題。不僅僅是彈性伸縮,ByteHouse將優化冷熱隔離、數據壓縮等能力,持續保障數據查詢和分析高性能的同時,進一步降低資源成本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